行业动态
  1. 首页
  2. >
  3. 新闻动态
  4. >
  5. 行业动态

【甘肃经济日报】做好水文章 增粮提效护绿洲——临泽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时间:2024-08-31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网站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通讯员 李明

位于黑河中游的临泽县,以节水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统筹做好黑河“水”文章,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节水前后“吨粮田”

临泽县因黑河而兴,因粮而荣。走进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成片的制种玉米展现在了眼前。“制种玉米一年只浇5次水,还绕开了四五月份的‘卡脖子旱’,一亩地的收入翻了两三番!”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村民毛东说,他家种了40亩制种玉米,这几年收益很好。

临泽县是粮食生产大县,比拼粮食产量成为全县农民的优良传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依靠“带田”种植模式,临泽县粮食产量大增。“吨粮田”的高产以高耗水为代价。临泽县新华镇宣威村原村委会主任刘登科回忆,当时一亩地一年要浇七八次水,亩耗水最高达到800立方米。到2000年时,为保证位于黑河下游内蒙古居延海的生态恢复,国家对黑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黑河开始向下游分水。

“吨粮田”因水而兴,也因水而变。黑河分水政策实施之后,在保证“吨粮田”产量的基础上,临泽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制种玉米等节水农业。截至目前,全县制种玉米每年稳定在25万亩,每亩节水160立方米,全县农业用水总量由黑河分水前的4.57亿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3.82亿立方米,单方水GDP产出由黑河分水前的2.9元提高到2023年的28.6元。

由“大水漫灌”到“节本增效”

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大面积推广使用,让玉米喝上“自来水”。“平日里只需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将水溶肥倒进配料桶里,拧开阀门,水肥就通过滴灌带浇到玉米苗根部,定时、定量又精准。”临泽县新华镇宣威村种植户李玉保说,每亩玉米用水量只是过去的40%,同时还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省时省力还省钱。

在告别以往的“大水漫灌”模式后,临泽县现代化科技赋能让种地更轻松、灌溉更精准、效益更明显。因为管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措施的推广,实现了从田间节水到每株作物节水的目标。全县已累计发展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7.49万亩,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提高到0.625,打造出了“节本增效”的农业新模式。

临泽县水资源保护中心主任张柯刚介绍,节水技术不仅削减种植成本,还深度释放产能。田地经过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改造,一人即可完成浇水,村民们可以安心拓展新的增收渠道。

黑河向下游分水前,临泽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0多元,2023年底已达到20000多元。

从源头上拧紧“水龙头”

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配置不协调,水资源供需矛盾由来已久。“过去管水用水制度不健全,因水资源分配、渠道溢水等引发的水事纠纷时有发生。”张柯刚说,水资源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让临泽水资源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全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下达到各镇(灌区)、村、用水户,做到总量到村、指标到户、定量到亩、分配到轮次。

与此同时,依据国土三调面积科学核定各用水户水权和用水指标,发放水权证33000多本,把水权面积作为计划配水、水量分配的重要依据,应用到用水申请、计划配水、灌溉管理等全过程。

“确权颁证,就从源头上拧紧了‘水龙头’,改变了农户过去水从门前过,用多少都没错的观念,不仅种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有效提升了农民的节水意识,更有力推动了用水管理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变,促进了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张柯刚说,临泽县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总量紧缺与工农业用水需求矛盾依然存在。在全面深度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要提高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电话: 0931-6966607 邮箱: gssdybgs@163.com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鱼儿沟18号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官方微信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版

Copyrights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陇ICP备10002520号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15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