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未雨绸缪看防汛——我省“防洪减灾”现状调查
字号:【
时间:2009-07-14作者:来源:浏览:0
  盛夏六月,伴随着似火骄阳烘烤大地,我省许多河流又迎来了丰水期和主汛期,各地降水明显增多,大小河流的水位也开始逐渐上升。6月26日上午,记者在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采访时了解到,我省岷县于6月25日下午突发局地暴雨山洪,已导致禾驮等4个乡镇12个村受灾,目前共造成3人死亡,20人受伤,受灾群众达到1万余人。同时,甘南合作市当天的较强暴雨,也造成百余间房屋及其他财产瞬间受损。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分析,今年整个国内气候变化比较异常,极端恶劣天气多发。连日来,在我国东北、黄淮、汉水流域及云贵高原等地区,均出现了大到暴雨。局地出现的特大暴雨及强对流天气,已致使南方多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并造成巨额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尽管我省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目前尚未出现大范围的降雨过程,但主要河流及山区沟道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却仍然不容忽视,防汛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更是显得无比巨大。

  我省分属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地形、地貌较为特殊,气候成因复杂多变,暴雨山洪灾害发生频繁。据史料统计,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全省洪涝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8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1.3亿多亩,受灾人口1.5亿多人,因灾死亡8133人,倒塌房屋63.3万余间。再往上追溯,从上世纪初至今,仅黄河兰州段及周边就曾发生过7次较大规模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其中1904年和1981年发生的两次大洪水,流量分别为8600立方米/秒和5600立方米/秒,当时黄河水位之高,淹没范围之广,经济损失之大,均让人触目惊心。据了解,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建成以灌溉供水为主的水库285座,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27座,小型水库254座,总库容达到24亿立方米,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万平方公里。建成堤防工程3320.8公里,有效保护了重点防洪城市、河道险段重要村镇和农田防洪安全。然而,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区的损毁防洪工程数量较多,加固、修复工程至今尚未全面完成,不少水库仍存在带病运行现象,加之兰州、天水、平凉、临夏、陇南等5座省列重点防洪城市干流堤防尚不达标,还未形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城区洪道治理严重滞后,其他防洪城市防洪治理达标率虽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防洪能力仍然严重不足。中小河流洪水多发,防洪能力普遍较低,造成全省整体防洪能力不容乐观,甚至在环县等个别地方,近两年还发生小土坝频频垮塌现象。这就使得当前我省防洪减灾任务仍然显得异常突出与迫切。

  群众防洪意识淡薄 管理部门力不从心

  据悉,省城兰州作为国家确定的重点防洪城市之一,洪水威胁主要来自黄河干流和市区81条山洪沟道。黄河干流兰州市区段(西柳沟口-桑园峡)全长45公里,左右河岸线长95公里,设防标准为百年一遇,洪峰流量6500立方米/秒,需建河堤76公里。现已建成达标河堤约66公里,占兰州市区段河岸总长度的69.5%,防洪治理水平在全省属于最高。市区的81条山洪沟道,已经有40条得到治理,还剩41条尚未治理,其中需要重点治理的就有34条。

  近日,记者在兰州市区的几条河道采访时,发现许多河道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在位于七里河区的雷坛河,记者看到河道里处处垃圾成堆,杂草疯长,土石混杂,岸边的水泥防护栏已经破损不堪,一片残垣断壁。在此期间,仍见不时有人通过这些缺口往河道倾倒垃圾和污水,使得河道已出现严重淤塞。甚至附近的几个建设工地,还在河床上为工人搭建起简易窝棚,而在该河道至黄河泄洪道口的桥下,3个泄洪道口也并不完全通畅,这一切显然都直接影响着河道安全行洪。一位长年生活在附近的老人告诉记者,过去有关单位曾多次前来清理,但不久垃圾和土石很快又淤积如山,人们平时似乎压根就没什么防洪意识。兰阿公路旁一家垃圾收购站的负责人,指着南部连绵起伏的群山对记者说,雷坛河的源头,就来自那上面的一眼山泉,平时溪流涓细、水势平缓,而一旦遭遇滂沱暴雨,上游山沟里的洪水或泥石流就有可能滚滚直下,很容易给生活在河道附近的住户安全构成威胁。顺流而上,记者在雷坛河上一座小桥上游看到,河的左岸有一栋二层居民楼傍河而建,它的基础在河流的长年冲刷、浸泡下,已然变得潮湿松软。而其右岸一栋平房的院落里堆满杂物,像一个孤岛似的竟占据掉大半个河道,一旦发生特大洪水,其后果可想而知。

  6月22日,兰州市防汛指挥部副总指挥、市防汛办主任王立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雷坛河这样的类似情况,在全市其实还不止一处。他说由于近30年来,市区未发生特大洪水,于是很多人对汛情形势盲目乐观,普遍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水患意识更是越来越差。一些群众在河洪道内乱建、乱占、乱倒、乱挖现象屡禁不止,已成为影响行洪安全和市容环境的主要问题。但是防汛部门因为资金短缺,每年用于河道治理的专项资金总共也就百十来万元,与防汛工作需要相差太大;再加之各级防办的人员、设备、经费得不到切实保障,很多防办专职人员少,个别地方甚至压根就没有专职防汛人员,使得一人身兼数职,汛情值班和巡查难以兼顾,更别提什么实战考验了,这些都为管理工作造成实际困难。“你白天去管,他晚上来倒;想在附近建几座垃圾台,可住户们谁都不同意建在自家门前。即便设有垃圾台的地方,人们也不上去,偏就要往河里倒,你说能拿他们怎么办?”王主任无奈地说,最后我们的管理人员实在无计可施,只好挨家挨户地请求大家,让他们将垃圾干脆就放置在自家门口,由工作人员每天逐户去捡收。

  沿雷坛河入黄河口处顺流东行,记者看到,从近水广场直到雁滩大桥一带,河边趸船密集,茶摊林立。仅在近水广场附近,一字儿设有的沙地赛车场、儿童娱乐场、网球场、健身区及临时茶摊等游玩场所,大大小小就多达10余家。由于最近气温陡升,前来休闲的市民还真不少。而它们离黄河水面的直线距离都不足百十来米,距河面的垂直高度最多也就1~2米左右,周围几乎都不见任何防洪设施。见有记者前来采访,几位茶摊主人都有些不耐烦地说:“我们已经在此经营好多年了,从未见发生过什么危险,平时也没去管那么多!”而在雁滩大桥东岸,记者还看到,许多人正跳进过去挖沙时形成的水坑里游泳、嬉水、避暑,其中也不乏中、小学生和老年人参与。

  针对这种现象,黄河风情线上的一位工作人员私底下向记者透露,黄河边的这些经营摊点情况极为复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多头管理”局面,涉及黄河风情线管理办、市政、园林和旅游部门等多家单位,既然谁都在管,肯定谁也都可以不管。他说,以前管理部门也曾强行拆除、取缔过好多次,但因黄河风情线上发展旅游产业需要,最终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存在。不过有关部门曾专门暗示,一旦洪峰突袭时,只要能确保人员及时撤离就行了。

  防洪设施欠账较大 监测预警能力不足

  针对我省防汛减灾相关情况,6月19日和26日,记者先后两次前往省抗旱防汛指挥部进行采访。据该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卫传登介绍,实际上全省的暴雨灾害多集中在六、七、八这三个月,特别是5月份更时有发生,暴雨具有类型多、强度大、主雨时段非常集中等特点,有的实测点最大暴雨竟达200~436毫米,极为罕见。从降雨时程分配看,主雨时段主要集中在3小时以内的,占24小时雨量的60%~65%,1小时雨量也占24小时雨量的43%左右。甚至在敦煌、瓜州等河西地区,一次的暴雨量就可占年降雨量的50%以上,有的甚至还超过多年平均降雨量。所以此类强降雨最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现象。

  卫副主任说,全省每年差不多都要发生60~70次大小洪灾,但却并不意味着都会有人员伤亡。他解释说,暴雨多发区主要以南部土石山区、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中部山丘区及河西祁连山浅山区等地为主,这些地区山高坡陡,沟道狭窄,植被稀疏,地表主要被松散的沙砾或黄土覆盖,一旦遭遇大强度暴雨,往往就会出现山洪或泥石流。根据全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易发山洪的小流域共有2469个,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占甘肃国土面积的30%。特别是南部山区、中部黄土沟壑区、祁连山浅山区为高易发区,山洪灾害分布密集,并且突发性强,涨洪历时短,来势凶猛,预防难度很大。加之这些地区山大沟深,大部分耕地和群众住房都分布在河道、沟道两岸或沟道洪积扇上,处在洪水威胁的风口浪尖,一旦发生了洪水灾害,就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耕地被毁和财产损失。个别县区发生一次洪涝灾害的损失,有时就可高达几千万元乃至上亿元,超过全县年财政收入,从而使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遭到重创和打击。

  据省防办资料显示,我省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就有78条,其中内陆河流域15条、黄河流域36条、长江流域27条,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河流,河道长度约为17680公里,已修建堤防3220.8公里,其中达标堤防仅有1077公里,达标率仅33.45%,亟待治理的还有6090公里。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要求治理河道险段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省人大、省政协有关治理河道险段的建议和提案逐年增加,每年建议投资达到2~3亿元。但是,由于省级计划、财政、水利等部门均没有河道治理专项资金,而我省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又未能纳入到国家投资补助的大江大河之列。并且,正在开展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编制范围又仅仅将流域面积限定为200~30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从而使得很多河流,既列不进大江大河的治理中去,又不属于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范畴,今后的投资渠道仍然没有着落,所以只能一拖再拖,悬而不决。据了解,尽管水利部、国家防总从1997年开始,每年都给我省安排应急度汛项目资金1100万元左右,的确为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甘肃河道堤防标准低,暴雨洪水频繁,堤防水毁、老化数量较多,每年汛前各地要求应急加固、修复的投资规模就达8000万元到1.2亿元,应急加固修复的任务繁重,欠账较大。 

  采访期间,兰州市防办主任王立吉也提到,黄河干流自西固达川入境,共流经全市长达152公里,再加之大通河、湟水河、庄浪河、宛川河等黄河水系,以及南北两山近百条沟道汇入黄河,其中泥石流沟道就多达53条,目前已整治了40条约69公里,其他还处于原始状态,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给黄河兰州段的防洪任务造成巨大压力。他说目前全市共有水库11座,大小不一的塘坝30余座。这些河流、沟道、水库和塘坝,共同构成了兰州防汛的重点监测对象,特别是那些水库和塘坝,大多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有的注入性水库基本上已经干涸,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坝体渗漏、淤积等问题,不仅影响着当地的农业生产,而且也给防汛安全埋下了隐患。


   

  王立吉告诉记者,黄河(兰州段)河堤建设与全市经济建设同步进行,其设防标准为百年一遇,安全流量最终核定的设防标准为6500立方米/秒。多年来,市上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以市财政投入为主,与贷款、企业投入,群众投劳相结合,采取堤路共建的办法,截至2008年底,在黄河市区段约95公里的河岸线已建成达标河堤68.53公里,在建3.85公里,其结构形式主要为浆砌土墙、半挡土墙和坡堤结合形式,累计投资24.46亿元。只是除去19公里天然高坎岸线外,目前未达标河堤还有7.47公里。同时为不断提高兰州防御洪水的能力,还在市内疏浚、修建了雁滩南河道、马滩南河道和崔家大滩南河道18余公里,并投资2.3亿余元对南出口的回回沟、大砂沟、五里铺、泥马沟等10余条排洪沟进行了重点治理,只是多数工程目前还尚未完成。

  王主任忧心忡忡地说,兰州市区的排水系统也极不完善,个别地段排泄能力不足,南山至今尚无系统排水设施。一旦当特大暴雨降临,黄河流量超过6500立方米/秒的状况倘若再次发生,壅水面便可达到中山桥一带,那将使市区内24平方公里的面积受淹,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就总体状况来看,我省三大流域干流及一级支流等主要河流,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大部分农防工程防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二级以上支流及山洪沟道基本仍处于无设防状态;省内5座重点防洪城市还没有达到设防标准,兰州市山洪沟道治理明显滞后,其他4座重点防洪城市城区主要河流重点河段均未达到设防标准,县以上城市防洪建设普遍滞后。

  有关防汛专家也指出,目前全省普遍在通信、预警、预案、物资等防洪减灾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相当滞后,应急保障能力偏低。一是防汛通讯保障能力低。全省防汛专用短波通信设备严重老化,畅通率低。尤其是一些小型水库,处于公用移动通信网盲区,没有有线电话,缺乏有效的通信保障手段。二是监测预警能力低。广大山洪多发区、中小型水库流域没有雨量、水文观测站,难以准确掌握水情信息,并且向下游洪水威胁区预警的中间环节多,基屋预警依靠敲锣、打鼓等传统预警手段,预警效能不高。三是预案技术含量偏低。特别是作为预案核心内容的洪水风险分析,因技术、人员、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技术深度不够,电子地图、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基本空白,资料更新及应用能力低。四是防汛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防汛物资储备管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缺少物资储备投入机制,防汛物资仓库等基础设施空缺,物资储备基本为水库工程现场储备和各级防办合同储备两种形式,储备品种单一,物资数量较少,防御特大洪水、应对重大险情能力不足。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全省81个气象雨量站基本都布设在县城周边和城区,90多座水文雨量站布设在主要河流干流和一二级支流出山口,而广大山区、中小型水库流域基本还没有雨量、洪水观测设施,不能及时有效地监测、预警局地暴雨洪水,防洪监测预警能力严重不足。

  政府部门齐抓共管 安全度汛重如泰山

  常言说:“久旱必涝,久涝必旱。”或许是今春我省遭遇的特大旱情,使人们对于洪涝灾害也有了更为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防范意识。随着主汛期的步步逼近,我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防总的安排部署,立足“防大汛、减大灾”的思想,果断采取超前部署、提早行动、排查隐患、落实责任、完善预案、组建队伍和备物备料等一系列措施,很快就开展起了扎实有效的防汛准备工作。

  据了解,早在3月初,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就发出通知,对全省防汛准备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安排。4月29日和5月22日,副省长、省防汛指挥部总指挥泽巴足先后主持召开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全省防汛电视电话会议,分析防汛形势,研究防汛工作,对全省防汛保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为认真组织开展防汛检查工作,由指挥部主要负责人带队,组成汛前检查工作组,以工程运行、责任制落实、预案制定、物料储备、队伍组织等为主要内容,在全省开展了全面的汛前大检查。


  4月28日和6月3日,泽巴足带领指挥部负责人分别对兰州市和刘家峡水库的防汛工作做了深入检查。在刘家峡水库检查时,他强调指出,刘家峡水库在全省水库安全度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安危直接关系到下游流域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有关方面要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强化各项措施,确保安全度汛不留死角。

  在此之前,临夏市率先贯彻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和防汛目标责任书,采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办法,并明令对因工作不到位、组织不得力而造成堤防决口、水库垮坝等严重事故者,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4月23日-25日,省抗旱防汛指挥部派出工作组,对平凉市、庆阳市及永靖县汛前准备工作进行督查,进一步督促落实了防汛措施。省水利厅全省水利(水库)安全生产整治行动,把水库安全度汛列为重要内容,安排8路工作组分赴各地督促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按照水利部的安排部署,全省水利系统启动了淤地坝工程安全大检查专项行动,逐坝排查隐患,制定应急排险避险预案,进一步落实了安全度汛措施。

  省防办卫传登副主任还向记者介绍,就在今年6月4日,他们赴陇南的武都、西和及礼县等地检查时,现场查看了武都区城市防洪、红河、晚家峡、黄江水库等重点工程和防汛责任制、队伍、物资、预案等非工程措施的落实情况,结果发现情况十分喜人。他说事先根本没想到基层的工作竟做得如此细致、扎实。早在汛前,各县(区)就结合汛前检查,开展了不同形式的防汛执法行动,共落实清障任务80处6.3公里,完成75处5.9公里,执行率达到93%。武都区对白龙江河道采砂进行了全面检查,整顿采砂作业点146处,取缔清理采砂船6条,责令停建白龙江河道内违章加油站,拆除了已建房屋,对滨江路第二大桥桥墩阻塞东江水沟排洪渠事件进行了整治,落实改建补偿措施;文县集中时间和人力,采取工作组驻点、多部门联动等措施,对白龙江碧口河段违章采金活动进行了清理整治;在2月初和6月初,礼县先后两次会同公安部门,对全县河道内乱建滥挖现象进行整治,整治取缔无证采砂作业点7处,规范了合法采砂户的采挖行为,明确了开采和回填要求,落实了一系列安全自保措施。

  按照国家防总的安排部署和5月5日全国水库安全度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各地还根据水库工程运行情况,开展了2009年水库防洪调度计划复核审批工作,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查审批。截至目前,昌马、双塔、鸳鸯池、巴家嘴等4座大型水库防洪调度计划已批复执行,刘家峡、碧口两座大型电站水库防洪调度计划已分别上报黄委、长委审批,25座中型水库防洪调度运行计划已由市抗旱防汛指挥部批复执行。

  与此同时,省防指还积极落实了防汛抢险措施。4月中旬,指挥部办公室与气象、水文等防汛报汛单位签订了水情报汛合同,明确报汛内容、机制和责任。各地围绕水库、河流险段等重点工程防汛抢险,以工程周边青年群众、民兵为骨干力量,核实人员,登记造册,落实了防汛抢险队伍和人员,并明确了组织调动方式和联络机制。根据工程防汛抢险需要,核实清点防汛物资,及时补充消耗和坏损物料,采取现场专库储备、企业代储代存等多种方式,落实了防汛抢险物资。据初步统计,全省共储备草袋编织袋340万条、铅丝383吨、水泥2.15万吨、块石料583万立方米、抢险舟32艘、桩木1241立方米,救生衣1418件、电缆720米、应急照明灯1215台(套)、抢险车辆4900辆。

  从4月15日开始,全省各级防办、各电站水库管理单位及有关行业,全面开始了防汛值班工作,24小时值守工作岗位,进入防汛警戒状态。省防办还修订完善了防汛值班制度,进一步明确了防汛岗位职责,所有工作人员密切关注汛情,严阵以待。用兰州市防汛副总指挥王立吉的话来讲,就是“宁可一日无灾,不可一时无防。”

  目前,兰州、酒泉等市的部分县区还实行乡镇级防汛信息报送制度,落实专门的防汛报汛人员,组织开展防汛业务知识培训,各县区防办工作人员学习预案编制、水情拍报、电台操作等技术,加强了防办能力队伍建设。

  洪水无情,防汛有方。如今,全省各地已采取措施筑起了一道道防洪“城墙”,但愿这些防洪城墙在汛期能够发挥坚不可摧的作用。

    公司概况 |新闻动态 |党的建设 |业务范围 |技术优势 |科技创新 |企业文化 |招贤纳士 |电子杂志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 | 办公系统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陇ICP备10002520号 甘公网安备62010202001500号